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声音嘶哑牵出“体内炸弹”!河池市人民医院“双开窗”拆除八旬老人巨型胸主动脉瘤

来源: 日期:2025-04-23浏览:

近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池医院·河池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及介入导管室等多科室紧密协作下,成功为一名83岁的老人实施高难度主动脉弓动脉瘤介入手术,拆除其胸主动脉内随时可能破裂的“巨型不定时炸弹”,以微创技术为老人重建生命通道。

患者钟奶奶2月前曾因声音嘶哑到外院就诊,但经反复治疗,症状却始终未见好转。转入河池市人民医院后,经主动脉CTA检查发现患者胸主动脉弓部存在巨大假性动脉瘤(72.57mm*51.41mm),瘤体挤压肺动脉主干,考虑声音嘶哑是由于瘤体压迫“喉返神经”所致。

“主动脉瘤扩张到一定程度就会破裂,就像吹气球一样,动脉瘤越大,血管壁就会越薄弱,血管壁承受不住压力,就会发生破裂,并且破裂是不可预测的,一旦发生,病人会很快因大出血死亡,所以这是一颗‘不定时炸弹’。”河池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唐秀革说。

面对这枚高风险的“体内炸弹”,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主任莫昌干带领团队联合多学科展开紧急讨论。考虑到患者高龄、合并症多以及开胸手术创伤大且死亡率高的情况,最终确定采用“主动脉弓覆膜支架隔绝+原位双开窗(左颈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双开窗动脉重建)”,这是目前治疗主动脉瘤疾病的最新技术,置入的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可覆盖动脉瘤,血流不会继续进入瘤体,从而完全隔绝动脉瘤,同时原位双开窗可帮助重新将公布分支打通,恢复正常血流供应。

原位开窗术(ISF)是一项难度很高的技术,犹如在“血管迷宫”中穿针引线,对操作精度要求极高。术中,唐秀革带领心血管内科团队精准定位置入覆膜支架,完全封堵主动脉瘤,再完成左颈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双开窗”,分别置入支架恢复分支血管血流。手术仅耗时2小时,复查造影提示支架位置精准,主动脉瘤完全隔绝,各个动脉血流供应正常,无内漏形成。

术后,钟奶奶在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和介入导管室的精心护理下快速恢复,于当天撤机拔管,次日转至普通病房,声音嘶哑症状较术前改善,未出现截瘫、脑梗死、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没想到声音嘶哑背后隐藏着这么严重的疾病!多亏专家们的精准施治和护理团队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重新拥有了健康生活!”这位重获健康的老人感慨道。

该例手术是河池市人民医院实施的又一例针对复杂胸主动脉的假性动脉瘤腔内隔绝联合弓上分支血管原位开窗重建的复杂手术。此次手术的成功,再次印证了河池市人民医院在主动脉疾病诊疗方面已跻身区内领先行列,为高龄高危患者提供了微创救治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