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 正文

【小病不可“小瞧”】河池市人民医院提醒您:小儿便血,需警惕肠套叠!

来源:河池市人民医院 日期:2021-12-24浏览:

近日,河池市人民医院胃肠外、肛肠外、小儿外科成功实施了一例小儿静吸复合麻醉下腹腔镜肠套叠复位固定术。出院当天,患儿父亲向先生为科室全体医护人员送上一面“医者父母情深似海 救死扶伤恩重如山”的锦旗,饱含了向先生一家对医护人员悉心照顾的诚挚感谢。

为医护人员赠送锦旗

据了解,6月龄患儿小向因“解血便伴呕吐1天”,被送至河池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求诊,后转至胃肠外、肛肠外、小儿外科。经检查,小向被初步诊断为肠套叠。由于年龄小且病症已经超过24小时,为确保小向手术顺利,胃肠外科医护人员立即完善术前检查,紧急送往手术室进行静吸复合麻醉下行肠套叠复位固定术,手术过程顺利,小向成功脱离了危险。在科室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小向又恢复了往日的活泼与笑脸,并于术后5天健康出院了。

术前诊断

手术过程

据河池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医生介绍,急性肠套叠多见于 4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2岁后发病率降低。如果患儿出现阵发性哭闹不安、呕吐、果酱样血便及腹部触及包块时,需警惕肠套叠,早发现早诊断,部分患儿可免于手术;如处理不及时,有可能出现肠坏死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不良情况。所以,亦提醒各位家长,当发现婴幼儿便血时,应及时就诊,明确病因,以免耽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

河池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肛肠外科、小儿外科是医院重点优势学科与重点发展专科。目前有医护人员27人,其中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3人,研究生4人,该科拥有奥林巴斯高清电子腹腔镜,美国强生超声刀系统和威利手术能量平台等多项高新先进设备。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与奋斗,胃肠外科、肛肠外科、小儿外科已经铸造了一支技术力量较强、整体实力居区内先进行列的医疗队伍,尤其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各种普通外科疾病如腹腔镜消化道肿瘤(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的手术治疗、腹腔镜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腹腔镜小儿疝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小儿肠套叠复位固定术、肠瘘的综合治疗及微创PPH痔疮手术等方面稳居河池地区领先水平。下一步,科室将秉承“以病人满意为目标、以学术进步为中心、以微创技术为手段、全心全意服务病人、让患者受最小痛苦治好病”为宗旨,不断服务桂西北地区人民群众。

科普知识:

肠套叠是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从而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的表现,就像是“袖子被挽起来了”,导致“袖管狭小”,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见于幼儿,80%发生于2岁以内,以4-10个月的婴儿多见,少数见于成年人。

一、肠套叠的病因

(一)饮食改变。出生后4-10个月,为添加辅食及增加乳量的时期,家长过早或过量给宝宝添加辅食,由于婴儿肠道不能立即适应所改变食物的刺激,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肠套叠。

(二)病毒感染。有研究报道急性肠套叠与肠道内腺病毒、轮状病毒感染有关。

(三)回盲部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肠蠕动易将回盲瓣向前推移,并牵拉肠管形成肠套叠。

二、肠套叠的症状

(一)腹痛。腹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但是因为很多宝宝年龄太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所以会出现阵发性的哭闹不安。

(二)呕吐。宝宝在哭闹时还可能伴有呕吐,最初是反射性,呕吐物是奶块或刚进食不久的食物,之后逐渐出现肠梗阻表现,呕吐物中多带有黄绿色液体。

(三)果酱样血便。肠管黏膜逐渐损伤后渗出血液与肠黏液混合,在结肠内存留一段时间后再排出,就会出现血便。婴儿肠套叠发生血便者达80%以上,多在发病后6-12小时排血便,数小时后可重复排出。

除此之外,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的加重,很多宝宝会出现右侧腹胀,可以摸到包块,少数宝宝还会因为肠套叠引出便秘--间歇性腹痛却拉不出便便,家长们都要引起重视,及时送儿童到医院就诊,以便疾病早发现、早治疗。

三、治疗原则

(一)灌肠复位法:肠套叠早期(一般在24小时以内)。

(二)手术治疗:(1)适应症为:①灌肠不能复位,发病已超过48小时或疑有肠坏死;②灌肠复位后出现腹膜炎体征者。

四、健康教育

医护人员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恢复期应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食,平时家长应为宝宝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进食后剧烈运动,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