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 正文

【我为群众办实事】河池市人民医院开展 “世界心脏日”义诊文明实践活动

来源:河池市人民医院 日期:2021-09-30浏览: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世界上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为了号召更多人重视心脏健康,9月30日上午,河池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二病区在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前开展“世界心脏日”义诊文明实践活动。

参加义诊活动医务人员合影

活动中,心血管内科组织医护人员免费为市民测量血压、发放科普知识小册子、健康咨询等,向广大群众科普急救相关知识,接受现场咨询100余人,发放宣传手册200余份。此外,心血管内科还在示教室开展科普讲座,为患者和家属进行面对面授课,使患者及家属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及心肺复苏流程。


活动剪影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加深了市民对健康生活方式和心脏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帮助市民充分了解心脏疾病,形成有效、规范的预防理念,尽可能早预防、早就诊、早治疗,改善远期预后,让广大群众能够远离心脏疾病,享受美好生活。


科普小知识

严重的心脏病发作很容易引起心跳骤停,一旦发生心脏骤停,数秒钟内患者会出现意识丧失 (没有反应) ,60秒呼吸逐渐停止,4分钟就会出现脑细胞死亡。因此心跳骤停后的4分钟是急救的黄金时间,及时进行正确有效的CPR(心肺复苏)非常重要!

如何进行心肺复苏呢?

第一步:识别和启动急救

1.判断患者意识:双手轻拍患者肩膀,在耳侧呼唤患者,看是否有反应。

2.求助、呼叫120:寻求周围人帮助,拨打120,并让人帮忙找附近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3.判断患者心跳:若患者无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同时用2-3根手指按压患者的颈动脉,若没有脉动,说明心脏骤停,需要马上开始心肺复苏。如果患者还有心跳和呼吸,心肺复苏反而会增加室颤的风险。

第二步:胸外按压

1.按压部位为胸部正中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位置不可移动,用力要均匀,按压和放松时间相等;

2.按压要有节律性,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深度至少5厘米;同时需观察伤病员反应及面色的变化。

3.施行按压者双手掌根呈一字重叠,双臂绷直,肘关节不得弯曲,形成一条直线;与胸部垂直,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用上半身重量往下压。

第三步: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

1.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立即对患者开放气道,清楚呼吸道异物,并进行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接下来重复按压~人工呼吸,做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患者情况。

2.如果患者恢复颈动脉搏动和自主呼吸,即可停止心肺复苏;反之,则需要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医护人员到场进行进一步的救治。

如何守护好我们的心脏呢?

其实只要在生活中坚持一些小小的改变,那么我们的心脏就会更加健康,人生也会与众不同,因此建议:

1.合理饮食,戒烟限酒。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吃粗粮,多喝水,低盐、低脂、低糖。建议果断戒烟戒酒,并远离二手烟。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建议不要经常熬夜,尽量避免久坐,可以进行快走、慢跑等温和有氧运动,但要循序渐进,因人制宜,不要超负荷运动。

3.定期检查,积极控制。注意检查血压、血糖、血脂和心电图,发现异常及时进行调整。

4.突有不适,提高警惕。平时特别是清晨与夜间,尤其是饱餐后或者活动时,突然出现胸闷、憋气、胸前区疼痛、大汗淋漓、头晕等症状,均应及早就医检查。

5.注意温差,及时保暖。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是冠心病、心梗的高发期。冬天要注意防寒保暖,夏天室内外温差不宜太过悬殊。

6.心脏病突发往往与各种情绪的过度产生关系密切,保持情绪稳定、心态平和,能够减少突发状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