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日期:2025-01-27浏览:次
年关将至,年味渐浓,又是亲朋好友相聚的欢乐时光,大家开怀畅饮、边吃边聊、相谈甚欢。然而,每年这个时候也是异物卡喉的高发时期,尤其是儿童,很容易因误吞误吸而引发气管异物。1月26日,河池市人民医院儿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成功为一名7岁危重患儿取出气管内异物。
1月24日中午,小哲(化名)边吃瓜子边玩耍,不慎误吸瓜子,其家属发现后迅速予“催吐”等处理,期间出现口唇及面色紫绀、晕厥的症状,约3分钟后,呼吸恢复,口唇发绀缓解,神志转清,遂至当地卫生院就诊。因就诊途中患儿无不适症状,家属选择居家观察,然而在返家途中,患儿逐渐出现咳嗽、胸闷症状,遂至当地县人民医院就诊,查胸部CT提示“气管内异物”,又转至河池市人民医院进一步治疗。
入院后,儿内科简荣林主任医师、韦瑞含副主任医师立即查看患儿,详细询问病史后进行体格检查,查看胸部CT,“气管内异物”诊断明确,经儿内科医师讨论后,建议实施“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韦瑞含与患儿父母详细讲解病情和充分沟通并征得同意后,又立即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韦庆主任医师联系,结合患儿病情,决定为患儿进行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
做好术前评估与准备后,韦庆与内镜中心医疗团队密切协作,通过支气管镜仔细探查患者的支气管,发现了卡在主支气管的祸患——葵瓜子。该异物不规则、坚硬而且表面光滑,卡在主支气管内有一段时间,且周围有分泌物覆盖,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明显,极大增加了取出难度。
经过医护团队一起讨论,决定将多种支气管镜器械进行拆装组合,由韦庆亲自主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内镜中心医护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和默契的配合,成功将异物取出,术后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清理气道分泌物。取异物的整个过程用时十多分钟,患儿转危为安。
河池市人民医院开展电子支气管镜诊疗技术以来,已经成功为多例危重气管异物患儿解除生命危机,并在危重症患儿气道清理、支气管异物取出等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更好地为广大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科普小知识
什么是气管异物?
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是指食物或异物进入、停留或嵌顿气管、支气管内的状态,引起急性呼吸道梗阻,情况严重者会引起窒息死亡。常见的异物有小玩具、弹珠、硬币、瓜子壳、花生、核桃等。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是最常见的儿童气道急症之一,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诊断治疗,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气道异物梗阻引起的机械性窒息,发生快、进展快、死亡率高,是居民意外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窒息抢救的黄金时间只有4-6分钟。一旦施救不及时,大脑会因长时间缺氧而发生不可逆的损伤或脑死亡。当人体发生气道异物梗阻时,会有明显的症状表现:①“三不能”:患者不能说话、不能呼吸、不能咳嗽。②“V字型”:出于本能反应,患者双手不由自主呈现V型并紧紧抓住自己的喉咙。③另外,患者呼吸困难长时间无法缓解会出现痛苦表情、面色发绀、口唇青紫等症状。
出现气道异物怎么处理?
当考虑发生急性气道梗阻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包括拨打急救电话120和进行现场急救。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处理气管异物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掌握这种方法,对儿童而言是一个很好的生命安全保障。
海姆立克法急救法具体操作
一、1岁以下婴幼儿:“五次拍背法”:1.施救者取坐位,一手虎口张开捏住婴儿颧骨两侧,手臂贴紧孩子前胸;2.另一手拖住婴儿后颈;3.翻转婴儿,使其头朝下趴在施救者前臂,并置于一侧腿上;4.在婴儿两个肩胛骨之间使用掌根向前向下推击5次,观察婴儿是否将异物吐出。若异物没有排出,进行“五次压胸法”:1.将婴儿翻转过来,头朝下,面朝上,躺在施救者前臂,手则固定婴儿后颈;2.另一手食指中指并拢,冲击婴儿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下方,快速向内向下挤压五次;3.观察异物是否排出。注意挤压动作轻柔快速,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异物排出。
二、1岁以上幼儿及成人:1.施救者站在孩子身后,双脚分开,保持身体稳定。2.一只手握成拳,拇指侧顶住孩子腹部正中线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3.另一只手抓住握拳的手,快速向内、向上冲击孩子的上腹部,约每秒1次。重复操作:重复冲击动作,直到异物排出或孩子恢复呼吸。
三、自救:1.一手握拳,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冲击性的,向内上方压迫自己的腹部,反复有节奏,有力地进行。2.稍稍弯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物体上(如桌子边缘,椅背,扶手栏杆等),以物体边缘压迫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重复直至异物排出。
如何预防误吸?
1.教育儿童,不要随意将玩具、硬币、纽扣等放在口中玩耍,以免误吸。2.孩子进食时不要打闹说话,以防呛入气管。3.尽量让三岁以下的孩子不要接触花生、瓜子、玉米粒等物品。4.不要让孩子躺在床上吃东西,或含着食物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