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 正文

七旬老人突然“中风”,河池市人民医院医生提醒:“佛系”吃药不可取!

来源: 日期:2024-01-22浏览:

卒中(俗称“中风”或者“半边瘫”)即脑血管疾病,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又叫脑梗死。据相关统计,2022年中国脑梗死发病率为110/10万人口,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冬天是脑卒中的“高发季”,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健康风险增加了许多。近日,77岁的张爷爷在家正吃着午饭,突然肢体向右侧倾斜,碗筷掉在地上,只见张爷爷嘴角也向右歪斜,无法说话,与之交流能理解,张爷爷的家人紧急将他送到河池市人民医院。医院急诊科拟“急性脑梗死”将患者送至神经内科。急查头颅磁共振平扫提示“左岛叶脑梗死”、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7分,由此诊断为“急性脑梗死”。“这类疾病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肢体瘫痪、吞咽困难、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从发病到开始溶栓在6小时(时间窗)内,得尽快使用溶栓药。”神经内科医护人员解释说。

在排除禁忌后,医生与家属沟通并签署溶栓知情同意书,立即予TNK(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溶栓结束后,张爷爷的言语和肌力逐渐恢复。次日,口齿含糊的症状基本缓解,肌力恢复良好,NIHSS评分降到1分。

张爷爷的儿子说:“最近几年,老人有脑出血、心房颤动、股疝的病史,有过手术治疗的经历。他平时都坚持健康检查,偶有血压升高,但‘佛系’吃药,想到了就吃几颗,忘记了就不吃,不规律服用降压药物,也未规律监测血压,具体血压控制不详,平时也没感觉有什么不舒服。”原来,张爷爷发病除了受气温低的影响,更是与他平时“佛系”服药有关。

张爷爷出院时,医生耐心嘱咐:“张大伯,现在气温降低,您有高血压、心房颤动等病史,这都是急性脑梗死的诱因,尤其是您还不规律服用降压药,要非常警惕这些中风隐患!平时一定要按时服药,注意控制。这次多亏家属在黄金治疗时间内送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患者给神经内科赠送锦旗

那么,什么是急性脑梗死的黄金治疗时间呢?

在脑梗死发病4.5小时内,排除禁忌,建议尽早使用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从而使被阻塞的血管再通,血管供应恢复,缺血半暗带的脑神经细胞就能恢复到正常状态——一旦神经细胞因血管堵塞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是不可逆的!

若发病时间在4.5-6小时之内,仍可以选择尿激酶静脉溶栓。如果经过医生检查发现患者为大血管闭塞,排除禁忌后,还可以进行动脉取栓治疗。说了这么多,那我们如何做到早期识别中风症状呢?

出现以下任一症状时应考虑脑卒中的可能,则需要立即拨打“120”前往具有脑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就诊。

以上这些症状发病之初往往比较轻微,容易被患者本人和家属忽略,认为只是暂时的、过一会儿就好,结果延误治疗时间而造成瘫痪甚至昏迷等永久性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