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科普文章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科普 >> 科普文章 >> 正文

【今日科普】守护肝脏健康,从科学认识开始

来源: 日期:2025-04-11浏览:

你的身体里藏着一位“全能的管家”‌,这颗暗红色的器官,每天默默完成几百种化学反应,却在病发时沉默无声。快来了解这份肝脏科普知识,关注自身健康。

肝脏起到什么作用?

1.促消化,可以通过分泌胆汁,从而促进胃肠道对食物的消化。

2.“营养大管家”,把吃进去的糖分压缩成“糖原”存着,饿的时候再拆开来使用。

3.有造血的功能,特别是凝血因子,大部分都是肝脏合成的。

4.有解毒的作用,人体的解毒核心站,不论是身体代谢产生的废物,还是饮食、药物中携带的有害物质,都需要在这里完成解毒转化。‌

5.具有免疫和防御作用,在肝脏里面有的单核-巨噬细胞,可以发挥吞噬和免疫功能,从而为机体提供相应的防御和免疫作用。

什么是肝硬化?

肝硬化是肝脏长期受损后的结果,健康的肝细胞被纤维化和结节取代,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

肝硬化的注意事项

1.肝硬化患者必须禁酒戒烟,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选择饮食的原则为“三高一低一适量”,即高热量、高能量和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低脂肪和适量优质蛋白质。

3.出现腹水者,要卧床休息,增加营养和限制盐(控制含钠食物)的摄入,根据尿量调整利尿药物。

4.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应避免吃刺激性和坚硬粗糙的食物,以免造成大出血,定期复查胃镜,进行二级预防治疗。

5.短期内吃太多肉、蛋、鱼等高蛋白食物,可能会诱发“肝昏迷”这种危险情况。若有昏迷前兆的可能,如出现反应变慢、说话做事不对劲、昼夜颠倒等异常表现,要马上停掉这类高蛋白饮食并及时就医检查。

6.不要滥用护肝药物,市场上所谓的护肝药,用多了反而会加重肝脏负担,慎用中草药、感冒药等药物,使用药物前注意查看药物说明书,避免使用损伤肝脏的药物。

7.定期到医院做肝功能及甲胎蛋白、腹部彩超或CT等检查。

什么是肝炎?

肝炎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酒精、药物、化学物质、自身免疫等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肝脏炎症的统称。儿童及成年人均会患病,肝炎分为病毒性肝炎、非病毒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病毒性肝炎较为常见。

1.病毒性肝炎:由各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包括甲、乙、丙、丁、戊,这五种及其他非嗜肝病毒等引起的肝脏病变。

2.非病毒性肝炎:由物理化学因素导致的肝脏损伤而出现的肝炎,比如服用对肝脏有损伤的药物以后,导致肝功能受损出现肝炎等。酒精摄入量过多,易使肝脏的负担过重,导致肝细胞损伤,从而引发炎症。

3.自身免疫性肝炎: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遗传易感性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主要因素,多发于女性身上,严重的可快速演变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衰竭。

肝炎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肝炎的早期临床症状有:食欲减退、乏力、消化功能差、进食后腹胀、没有饥饿感、厌吃油腻食物等,但是多数人感染肝炎病毒后可能并不出现任何症状,并且在感染后的数十年间一直未有症状出现,直至炎症发展成慢性肝纤维化才逐渐显露出来,可出现尿黄加深、巩膜和皮肤黄染,皮肤瘙痒、肝大、有压痛,肝功能检查提示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等,此时才发现自己得了肝炎。

肝炎是否有传染性?

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而非病毒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不具有传染性。

1.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通过消化道传播,如患者误食含有病毒的食物或水。

2.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3.丙肝传播途径主要为血液输入传播、静脉吸毒传播、医源性传播。

4.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依靠乙型肝炎病毒进行复制的病毒,只有感染了乙肝才可能患上丁型肝炎。

肝炎检查内容有哪些?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凝血、甲胎蛋白、乙肝两对半或乙肝三对半、甲肝抗体、丙肝抗体及戊肝抗体、HBV DNA、HCV RNA等项目。

2.肝脏超声、增强CT或者增强MRI,肝脏瞬时弹性检查(主要检测肝脏弹性和脂肪肝及程度)。

3.肝脏穿刺活检病理检测。

预防肝炎最有效的方法

1.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措施,在我国,目前甲型肝炎、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都有针对性疫苗。丁型肝炎病毒是缺陷型病毒,其复制必须依靠乙肝病毒,因此,乙肝疫苗也可以预防丁型肝炎。

2.保持个人卫生,避免随意性行为和不安全的性行为,避免共用卫生用品。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饮食、保持体重、有规律地运动、戒烟限酒、合理应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