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日期:2025-10-11浏览:次
近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池医院·河池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与内镜中心协助儿内科成功为一名3岁幼儿取出气管内异物,解除了其因异物阻塞引发的咳嗽问题。
前段时间,患儿班班(化名)开始出现不明原因的咳嗽,连日不见好转,症状日益加重。到外院就诊时胸部CT检查提示“左支气管内异物并左肺不张、阻塞性肺炎”,但治疗效果不佳,一家人忧心不已。9月25日,家人带着班班来到河池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科室判断患儿病情后立即将其收入儿内科住院治疗。儿内科主任简荣林、副主任韦瑞含带领团队,联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韦庆团队讨论患儿病史后,决定为其实施“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并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
完善术前准备后,医护人员将班班送至内镜中心。在支气管镜下可以清楚看到一异物堵塞在其支气管开口处,异物刺激气管发炎并分泌大量脓液,导致患儿左肺感染。通过医护团队的紧密配合与精湛操作,堵塞在班班气管内的异物——一枚瓜子壳被成功取出,整个手术历时约半小时。
术后,经过几天的积极抗炎治疗,班班的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胸部CT可见其气道通畅,感染得到控制,肺部也已复张,一家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9月29日,班班康复出院。
“为低龄幼儿进行气道异物取出,操作空间小、难度高,是对医生技术和团队配合的双重考验。这次我们通过支气管镜精准操作,避免了开胸手术,实现了创伤最小化,幼儿恢复得也非常理想。”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韦庆说。
科 普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最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之一,也是一种可以避免的疾病,家长应加强对此病危险性的认识,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为预防支气管异物要做到:
1.勿将细小物件放入口中;
2.避免给3岁以下儿童食果冻、葡萄、花生、瓜子、豆类、坚果类等食物;
3.当口中含食物时或进食时,注意尽量不要讲话,不要边走路边进食。进食时出现呛咳,随后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呼吸及用手抓住颈部等症状,需要及时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急救,并及时送医。
1岁以下婴幼儿急救方法
·“五次拍背法”:
1.施救者取坐位,一手虎口张开捏住婴儿颧骨两侧,手臂贴紧孩子前胸;
2.另一手拖住婴儿后颈;
3.翻转婴儿,使其头朝下趴在施救者前臂,并置于一侧腿上;
4.在婴儿两个肩胛骨之间使用掌根向前向下推击5次,观察婴儿是否将异物吐出。
· 若异物没有排出,进行“五次压胸法”:
1.将婴儿翻转过来,头朝下,面朝上,躺在施救者前臂,手则固定婴儿后颈;
2.另一手食指中指并拢,冲击婴儿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下方,快速向内向下挤压五次;
3.观察异物是否排出。注意挤压动作轻柔快速,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异物排出。
1岁以上幼儿及成人方法
1.施救者站在孩子身后,双脚分开,保持身体稳定。
2.一只手握成拳,拇指侧顶住孩子腹部正中线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
3.另一只手抓住握拳的手,快速向内、向上冲击孩子的上腹部,约每秒1次。
4.重复操作:重复冲击动作,直到异物排出或孩子恢复呼吸。
自救方法
1.一手握拳,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冲击性的,向内上方压迫自己的腹部,反复有节奏,有力地进行。
2.稍稍弯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物体上(如桌子边缘,椅背,扶手栏杆等),以物体边缘压迫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重复直至异物排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