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日期:2025-01-15浏览:次
近日,一位急性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的67岁老年男性患者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池医院·河池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心血管内科一病区、重症医学科一病区及介入导管室的紧密协作下,惊险而成功地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使其重获新生。此次的成功救治不仅展现了多学科联合救治在应对急危重症病患救治中的核心价值,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医院多学科团队雄厚的技术水平。
一贯身体健康的韦爷爷突然感觉胸背部出现持续的撕裂样疼痛,疼痛剧烈使得他大汗淋漓、难以忍受,家人紧急送至当地医院就诊,经初步排查,考虑为急性腹主动脉瘤破裂。这是一种极为危险的急症,被誉为人体腹腔内的“不定时炸弹”,瘤体一旦破裂,将迅速引发严重的失血性休克。鉴于病情的危重,韦爷爷被紧急转送至河池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抢救小组立即启动了胸痛中心的急救流程。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主任莫昌干在第一时间赶到了急诊抢救室,经快速询问病史、查体及阅片,初步判断韦爷爷为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并伴有失血性休克。急诊抢救室的医护人员迅速行动,一边积极抗休克治疗,一边完善腹主动脉CTA复查及术前准备、交叉配血等工作。主动脉CTA结果显示“腹主动脉瘤破裂,腹膜后血肿形成”。
病情的进展让韦爷爷逐渐出现意识丧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主任刘涉泱及其救治团队迅速响应协助抢救,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补液抗休克等有效处理,以稳定生命体征并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避免脏器进一步受损,同时积极为下一步的急诊手术创造时机。患者出血量大,休克越来越重,缺血的打击让全身的重要脏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莫昌干果断决定,为患者紧急实施“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腹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手术团队立即开通绿色通道,介入导管室迅速完成术准备,病人第一时间被送至手术室。术中可见巨大腹主动脉瘤,局部见造影剂外渗,瘤颈扭曲,手术难度大。术中患者一度出现了血压及心率的持续下降,手术团队操作娴熟,配合默契,一方面予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血流维持了患者血压的稳定,一方面快速精准地置入了腹主动脉覆膜支架,及时封堵了破口,两个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韦爷爷破裂的腹主动脉披上了“金丝软甲”。
术后,韦爷爷被转入重症医学科一病区继续治疗。由于术前动脉瘤破裂导致大量失血,他的多个脏器严重灌注不足,术后的韦爷爷果然发生了诸多缺血缺氧导致的并发症。心、肺、肝、肾、脑等重要器官出现了急性功能障碍,韦爷爷的生命经受着另一波严峻挑战,他甚至一度出现了瞳孔散大的危急情况,生命危在旦夕。刘涉泱带领的重症医学科一病区医护团队不离不弃地通过严密监测、精细的血流动力学管理、有效的脑保护策略、高效的血液净化技术以及个性化脏器功能支持和个体化的护理等综合治疗,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韦爷爷的脏器功能损害一天天好转,疾病逐渐转危为安。术后第6日,韦爷爷从重症医学科一病区转到心内科普通病房继续治疗,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重返健康生活。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主任莫昌干表示,此次腹主动脉破裂患者的成功救治在河池市人民医院尚属首次。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等多科室团结协作,成功完成“生命接力棒”,体现了医院对于大动脉破裂急危重症多学科合作、无缝衔接的救治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科普小知识
腹主动脉瘤破裂是一种极其凶险的急腹症,一旦发生,短时间内便会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正常的腹主动脉负责将心脏泵出的富含氧气与养分的血液输送到腹部脏器、盆腔及下肢,它像一条坚韧的 “主干道” 维持着身体下半部分的血液循环。而当腹主动脉局部管壁由于粥样硬化、遗传、感染、创伤等多种因素影响,出现薄弱、扩张,形成动脉瘤时,就好比老化的轮胎鼓起了危险的 “包块”。当瘤体承受不住血流压力时就会破裂,瞬间大量血液涌入腹腔或腹膜后间隙。患者常突发剧烈腹痛,疼痛犹如刀割或撕裂般,可放射至腰背部,还伴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因为体内大量失血,重要脏器迅速缺血缺氧,若不能及时救治,短短数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死神就可能降临。冬春季节是血管疾病高发季节,要控制好血压,警惕胸痛、腹痛等与动脉瘤相关疾病的发生,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很重要。